各县(区)卫计委、开发区(新区)社发局、市直各医疗卫生机构、市管各医院:
现将《2019年南昌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实际遵照执行,认真研究部署,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19年3月4日
2019年南昌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2019年,全市医政医管工作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和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卫生民生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全力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努力实现全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
一、纵深推进一项改革,全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一)纵深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履行政府办医职责,力争在人事薪酬、人员总量、债务化解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医院章程为引领,健全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医院章程制定率达到100%。推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医疗支出成本,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支出逐年下降。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保病人自费比例逐年下降。全面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院长年薪、干部任免等挂钩。2019年底,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接近或达到35%。
二、用心做好两项民生,努力保障特殊群体就医需求
(二)扎实推进大病救治工作。继续实施“光明·微笑”、儿童两病、贫困家庭尿毒症免费血透、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贫困家庭妇女“两癌”免费手术治疗、重度聋儿(人工耳蜗)救治等9种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工作,深入做好贫困人口食道癌、胃癌、直肠癌、结肠癌、肺癌、耐多药肺结核、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及地中海贫血等15种重大疾病专项救治工作。逐步增加救治病种,将肝癌、尘肺、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新增纳入专项救治病种范围,专项救治病种达到20个,实现大病救治工作规范化。
(三)全力做好疾病应急救助工作。全面落实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探索扩大救治病种范围。严格落实疾病应急救助“四级审核”程序,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疾病应急救助经办水平,落实救助信息公开,切实解决贫困群体及三无人员医疗保障困难,构建兜底的医疗保障体系。
三、创新促进三个转变,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四)促进医疗服务模式转变,深入推进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创新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加强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互联网+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打造智慧医院,提供贯通诊前、诊中、诊后预约诊疗、智能导诊、自助服务、移动查房、便民结算、信息推送、出院回访等智能服务。积极推进院内多学科门诊和区域医疗协同诊疗,以信息化方式落实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和分级诊疗。定期编辑“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简讯”,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发挥先进示范引领作用。
(五)促进院前急救服务转变,构建院前院内互联互通的转运模式。强化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推进院前与院内信息互联互通,实现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及二级以上医院的各类应急救治中心与院前急救机构及车辆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加强患者信息共享、远程急救指导和院内急救准备,实现院前与院内的无缝对接,提供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
(六)促进精神卫生管理转变,全面启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全面启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完善综合领导和部门协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康复、管控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全面落实《南昌市精神卫生工作规划》,继续实施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项目,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管理,强化规范管理和规律服药,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精神科医师执业资格培训和基层精防专干培训,提升基层精神障碍管理水平。
四、着力提升四种能力,全力提高医疗行业服务水平
(七)开展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提升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贯彻落实《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启动第二轮县级医院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县级医院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核心能力建设,落实县级医院功能定位,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承担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及疑难病转诊任务。
(八)启动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市级重点专科服务能力。以提升服务诊疗能力、构建新型诊疗模式、扩大专科辐射影响为重点,按照“强龙头、补薄弱、保公共”的原则,全面启动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加大临床重点专科投入,创新重点专科建设方式,强化重点专科建设考核,提升市级医院临床专科核心竞争力。
(九)推进市级三大中心建设,提升全市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推进全市急救创伤中心、脑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加强培训指导,强化指导评估,到2019年底,力争建成1级急救创伤中心1个,2级脑卒中、胸痛中心、急救创伤中心各不少于1个,3级脑卒中、胸痛中心、急救创伤中心各不少于2个,在全市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三大中心”救治网络,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十)强化医疗监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机构综合监管能力。持续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强化计分结果运用,依法加强医疗机构事中事后指导与监管。探索建立部门协作的协同监管机制,综合运用综合督查与专项整治等方式,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项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定期向社会公示监管结果。
五、持续强化七项管理,不断夯实医疗质量安全要素
(十一)持续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坚持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不断加强质控中心建设,结合管理需求新增4-5个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使质控中心达到25个左右。充分发挥质控中心行业监管作业,做好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组织编撰《南昌市2018年医疗质量控制报告》,对质控中心开展动态考核管理。强化病历质量管理,深入推进DRGs数据报送及应用工作,推进DRGs数据与医疗管理相结合。强化电子病历在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3级以上。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面开展限制类技术备案管理并向社会公示,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加强医院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力争纳入临床路径的出院病例数大于30%。
(十二)持续强化护理服务管理。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护理领域改革与创新。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现二级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探索为患者提供智慧护理服务。落实住院患者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积极拓宽护理服务渠道和服务项目,探索实施护理延伸服务。加强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大力推进同工同酬、优绩优酬,切实保护和调动护理工作者积极性。加强护理学科能力建设,提高临床护理能力,提升患者医疗效果。强化落实护理核心制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十三)持续强化院内药事管理。全面落实《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公立医院药房的公益性质,加强药学部门建设,加快药学服务模式转变,加强药师队伍建设,探索构建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药学服务体系。 继续落实《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一步落实备案管理要求,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和医师处方权限管理。严格依法规范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临床使用与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细菌耐药监测和合理用药监测三张网建设,强化落实重点药品监控制度,重点加强抗菌药物、辅助药物、营养性药品和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强化处方点评和药品使用指标通报制度,严控不合理用药。
(十四)持续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继续夯实院感工作体系,健全市县两级医院感染质控网络。不断强化院感防控知识培训,提高院感控制能力。加强消毒供应室、手术室、血透室等医院重点科室院感控制工作,强化独立血液透析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特殊医疗机构院感工作监管,提升全市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确保医疗安全。扎实推进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十五)持续强化临床用血管理。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力度,落实无偿献血者就医优惠政策和用血直报政策,确保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血费直报率不低于95%。继续强化中心血站能力建设,坚持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和成人嗜T淋巴细胞检测,确保血液标本检测率为100%,严格血液质量管理,保障血液安全。强化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动态监管,建立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医疗机构输血科能力建设,保障患者用血需求与安全。
(十六)持续强化行业作风管理。旗帜鲜明抓公立医院党建,建立健全党务行政齐抓共管的医德医风工作新机制,推进医疗机构纪检监察和行风组织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县级以上行政部门和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行风工作专岗专干。不断夯实纠风管理体系,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纠风联席工作机制。加强行风建设“九不准”、医疗行业服务规范学习教育,牢固树立行业自律意识。充分发挥行风社会监督员监督作用,营造纯洁的执业环境。继续开展医疗卫生纠风专项治理,加强行风投诉管理,加大行风案件查处力度与惩戒力度。
(十七)持续强化平安医院管理。以宣贯《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为重点,巩固医院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完善“三调解一保险一打击”制度,依法做好医疗纠纷预防、调处和化解工作,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秩序和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政治担当,加大线索排查力度与宣传力度,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治理行业乱象。不断提升医疗投诉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投诉接待制度,积极稳妥做好投诉接待及答复工作,引导投诉人依法依规解决医疗纠纷。全面启动医疗损害鉴定工作,依法开展医疗纠纷行政处理。继续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巩固创建成果。
六、统筹做好各项工作,推进全市医政医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八)统筹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做好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市第三医院对口支援贫困县医院工作,保障人员、技术帮扶到位。统筹做好市直公立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组织实施骨干医师培训。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三级医院医生工作室,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组织开展好“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周活动。
(十九)统筹做好医护人员管理。开展2017—2018年度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探索建立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医师节、护士节系列庆祝活动。继续落实《江西省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和比武活动五年规划(2016—2020年)》,开展各类医护人员临床技能大比武活动,全面提升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二十)统筹做好执业医师考试工作。加强技能操作考试基地建设,扩大理论考试机考试点范围,严格落实《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严肃考风考纪。
(二十一)统筹做好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各县区、各单位医改及医疗管理人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政策水平及管理水平。
(二十二)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相关工作。坚持防治结合,加强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传染科建设。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做好突发事件急救医学救援工作。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案,持续推动防盲治盲、防聋治聋工作。继续做好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工作、干部保健工作、军校招生和征兵体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