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玉门市深入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三降三升”为目标,强化“六统一”管理,致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促进城乡医疗服务均衡发展,聚力打造医共体改革“玉门样板”。
改革组织架构,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打破医疗体系壁垒,组建玉门市总医院,下设 “两办七中心” ,制定运行管理制度 18 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 “三医” 协同发展与治理。建成以 “1+3+16+52” 为基础框架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进医共体内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目录、信息系统实现“六统一”管理,有效破解机构间质控标准不一等突出问题。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全力支持大型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等公共服务项目,切实保障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
整合医疗资源,带动城乡均衡发展。构建以总医院为核心、第二人民医院和花海镇中心卫生院为次中心的“一核两翼”就医格局,成立总医院名医工作室20个,建立省市级重点专科7个;完善第二人民医院急救、应急等医疗保障,加快创伤、烧伤、职业病等防治专科建设;建成花海镇片区妇外科中心,辐射带动周边4个乡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整体提升。打造以总医院和第一人民医院院区、中医院院区为主的“一院两区”融合发展模式,组建诊疗团队23个、医技中心5个、临床保障中心2个,实现资源互补,错位发展。
深化数字赋能,提升医疗服务效能。加快推进“互联网+智慧医疗”建设,建成酒泉市首家县级医院标准化数字机房,完成信息化管理平台扩容升级,预计今年实现“乡检查、县诊断、乡治疗”。一体布局建设医护调度、药耗配供、检查检验、患者服务、远程会诊、集中审方等“六大中心”,实现300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快“5G+智慧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安装城乡急救车车载GPS终端、车载视频终端18辆,更新车载急救设施设备23台,并入酒泉市紧急医疗救援系统,实现市县联动,就近施救。
强化人才培育,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持续推进医疗资源“四下沉”,提供对口帮扶,服务群众7.8万余人次。实施 “玉医英才” 培养计划,建设综合实训、中医适宜技术、公共卫生三大实训基地,选派62名业务骨干赴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深造,拓展引进新技术、新项目55项,脑梗死拉栓术等32项新技术得到临床成熟应用,有效填补了医学“空白”。抓实“外联”引智,引进省内外医疗领域知名客座教授、紧缺人才45名,促成总医院与省内外6家知名医院帮扶协作,开展远程会诊、技术帮扶、手术带教200余场次,疑难病症等专科能力水平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