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县(市、区)政府、市场监管局,省“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关“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为进一步扩大“十大皖药”的种植规模和影响,提升“十大皖药”品质,2021年省推进“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称:省领导小组)开展了第四届示范基地建设单位遴选工作。安徽中医药大学受托组织开展专家评审和现场答辩,经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意见、公示,现遴选确定29个“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45家创建单位(详见附件1)。
省领导小组将委托安徽中医药大学依据《第四届“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现场评估评分细则》(附件2),组织相关专家开展现场评估,原则上于2022年5月份开始,10月底前完成。对通过现场评估的,授予“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铭牌,列入省政府“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一次性奖补名单。
各创建单位可根据工作开展情况,选择今年或明年申报。选择今年申报的,应仔细对照《现场评估评分细则》,于2022年4月30日前,提供申请现场评估的材料纸质版、电子版各1份,纸质版寄送至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沈晨收,联系电话:0551-68129132;电子版发送至邮箱2793922151@qq.com。
附件:
1.第四届“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
2.第四届“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现场评估评分细则
省推进“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章)
2022年2月9日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附件1 :
第四届“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
序号
|
品种
|
推荐
地区
|
建设单位(联合建设单位)
|
示范基地数合计
|
创建单位数合计
|
1
|
葛根
|
义安区
|
安徽梦思康中药材有限公司
|
3
|
4
|
2
|
凤阳县
|
凤阳县康盛生态葛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3
|
广德市
|
广德金龙山葛根产销专业合作社(安徽金龙山葛业有限公司)
|
4
|
黄精
|
石台县
|
石台县二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8
|
13
|
5
|
贵池区
|
池州市九华府金莲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池州市适四时农业有限公司)
|
6
|
金寨县
|
安徽西山源珍稀物种种源保护有限公司(金寨森宝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7
|
潜山市
|
潜山市弘森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
|
8
|
黄山区
|
黄山春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
|
9
|
祁门县
|
黄山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10
|
南陵县
|
南陵县百善林业有限责任公司
|
11
|
绩溪县
|
绩溪县长安万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绩溪县黄精种植业协会)
|
12
|
霍山石斛
|
霍山县
|
安徽霍山黑石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霍山县仁发石斛农民专业合作社)
|
3
|
4
|
13
|
金寨县
|
安徽同济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14
|
潜山市
|
安徽逸品山庄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15
|
白芍
|
金安区
|
六安市金安区银马生态油茶专业合作社
|
2
|
2
|
16
|
谯城区
|
安徽冯了性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
|
17
|
丹皮
|
泾县
|
安徽森亚生态农林有限公司
|
1
|
1
|
18
|
桔梗
|
舒城县
|
舒城鸿升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
2
|
3
|
19
|
宣州区
|
宣城市众盛农业有限公司(宣城市宣州区梅岭家庭农场)
|
20
|
菊花
|
徽州区
|
安徽花智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黄山赏友茶业有限公司、黄山赏友花业有限公司)
|
3
|
5
|
21
|
休宁县
|
休宁县畲农生态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
22
|
歙县
|
黄山市歙县雅氏茶菊精制厂
|
23
|
灵芝
|
东至县
|
池州市德丰菌业有限责任公司(池州市福禄谷灵芝有限公司、东至县森源山珍生产专业合作社)
|
6
|
11
|
24
|
岳西县
|
岳西县灵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5
|
霍山县
|
安徽乐然堂药业有限公司(霍山华荣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
|
26
|
金安区
|
六安市徽之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
27
|
金寨县
|
金寨金芝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金寨县继兵中药材有限公司)
|
28
|
旌德县
|
宣城市旌德县谷村灵芝种植有限公司(安徽北纬三十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29
|
天麻
|
金寨县
|
金寨县云凡绿色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金寨县代君中药材有限公司)
|
1
|
2
|
总计
|
29
|
45
|
附件2:
第四届“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现场评估评分细则
评估指标
|
内容说明及评分点
|
评估方法
|
满分
|
实得分
|
一、基本建设情况(20分)
|
1.种植面积
|
一般不少于3000亩,名贵药材或珍稀药材种植规模应在500亩以上。对于产量较少,但全国单品种产量排名靠前、种质资源较好,且市场紧缺的品种可适当放宽。特殊品种如灵芝、天麻、茯苓等如实记录种植规模和药材年产量。
|
查阅流转或租种土地合同、相关协议或当地政府的证明材料
|
15
|
|
2.基地环境
|
环境质量(水质、土壤、大气等检测监测)状况。
|
查阅相应检测报告
|
3
|
|
3.设施维建
|
水、电、晒场、烘干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基础设施。
|
实地查看
|
2
|
|
二、产业发展情况(45分)
|
4.种质资源保护
|
种质来源应为本省区域或为自繁自育,取得《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证书》等鉴定证书(5分);自建或合建标准化的良种繁育基地(10分)。
|
相应材料查阅、实地查看
|
15
|
|
5.基地规范化建设
|
推广“统一供苗、统一种植、统一提供肥料农药、统一回收初加工、定向销售”(达到1项得1.5项,最多得7.5分)。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生栽培以及“三品一标”绿色种植模式(达到1项得0.5项,最多得2.5分)。
|
相应材料查阅、实地查看
|
10
|
|
6.基地规模化建设
|
采用“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种植模式,形成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种植带。
|
查阅流转或租种土地合同、相关协议
|
2
|
|
7.产业化开发
|
积极开展中药产业化应用项目研究(2分),积极研制申报新药、保健品、化妆品、食品等新产品(3分)。
|
材料查阅、实地查看、实物查看
|
5
|
|
8.品牌建设
|
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中国森林生态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绿色)认证、驰名商标等。拥有1项得2分,最多得6分。
|
材料查阅、实地查看、实物查看
|
6
|
|
9.生态效益
|
利用林下、荒坡等非耕地种植中药材,中药材种植和产业发展符合绿色生态发展需求。
|
实地查看
|
2
|
|
10.经济及社会效益
|
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农业增效和乡村振兴方面具有较大影响。
|
访谈、材料查阅
|
5
|
|
三、管理情况(28分)
|
11.人才队伍建设
|
团队结构合理,拥有技术、市场、日常管理等各层次专业人才。
|
访谈、材料查阅
|
3
|
|
12.宣传推广工作
|
有广告投入(2分)。建有药材陈列室、博览馆等展示药材历史文化的场地和资源库(4分)。
|
实地查看
|
6
|
|
13.质量保障
|
参与中药材种植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起草、制定等工作。(达到1项得1项,最多得4分)。制定并执行种子种苗繁育、种植、采收、加工、储存等技术规程(达到1项得1项,最多得3分)。开展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2分)。开展药材道地性研究(5分)。开展质量追溯体系建设(2分)。拥有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等认证结果(3分)。
|
材料查阅、实地查看、实物查看
|
19
|
|
四、保障措施落实情况(7分)
|
14.组织领导
|
所在地政府有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和部门,如药业发展局、中药产业发展中心等。
|
访谈
|
2
|
|
15.政策支持
|
所在地政府对示范基地研发和产业项目的土地、金融、财税等方面政策扶持。
|
访谈、材料查阅
|
5
|
|
总 分
|
|
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