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监测的重视工作,促进临床各学科间的有效沟通与协作,深入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于2014年5月28日下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举行了第二期由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主办,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共同承办的“以耐药监测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百家医院在行动”培训会。本次培训会由朝阳医院西院医管办李鹏主任担任大会主席。来自石景山区多家医疗机构的近五百名医务工作者参加了本次培训。会议共有三位专家教授分别作专题报告:
首先,来自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的谷丽教授关于“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治疗策略”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为应对多重耐药性(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的挑战,谷教授通过对不同耐药菌群特点的介绍,以及药物选择的依据与效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大量的研究资料,结合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的重要信息,就难治菌感染如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非发酵菌(包括绿脓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多重耐药菌的敏感性分析、临床影响、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方案、获得药敏结果后的药物治疗选择、各类抗菌素在临床中使用的效果进行了学术分享。并特别强调应针对不同多重耐药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第二位报告者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区杜广清主任药师,她做了题为“实验室菌检数据分析与临床应对”的报告。从药师的视角出发,就临床上针对抗感染治疗选择药物的临床用药决策和思维、如何为药敏试验提供高质量的标本、如何正确解读药敏试验结果以及药学数据和经济学因素对药物选择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整个报告以药敏试验对临床的影响、如何解读药敏结果为核心,从药师的临床实践出发,结合临床会诊病历,详细解读了微生物检验结果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S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绿脓杆菌(PA)、MLSb等难治菌的药敏结果,及药师在临床上协助医师选择抗感染治疗药物时的临床应对策略。
最后,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药事办谷清主任做“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培训暨学习《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4〕300号)”的报告。对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进行了解读,分析了2014年度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和侧重点。即要巩固三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成果,总结经验与不足,坚决避免出现“反弹”现象;2014年重点加强门诊、急诊抗菌药物静脉使用管理力度;工作重心从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转移至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民办医疗机构。
本次培训讨论会在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中圆满结束,会议内容贴近细菌耐药监测实际工作,受到了参加会议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