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并购时代,中国或出世界级医械企业
“这是大并购、大变革的黄金年代,未来中国会出现世界级的医疗器械公司。”近日,在2015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展状况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医药器械分会会长、北京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柏煜如是表示。
记者了解到,2015年,传统医疗器械公司出于业绩增长、战略突破等多方面考虑,积极寻求并购维持规模的增长,或通过出售动作实现原投资的退出。典型的例子如鱼跃医疗“蛇吞象”,以现金接连收购华润万东和上海医械两大国有企业,体现出高速成长的医疗器械企业整合国有资本优势业务的决心。
柏煜指出,2015年体外诊断试剂(化学发光、肿瘤诊断)、基因测序、细胞治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受到市场看好,也吸引了产业资本的高度关注,不断有公司获得战略投资或收购。
以并购实现平台性转型
《201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我国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080亿元,生产企业1.42万家,平均每家达到2169万元,相比2014年平均每家1588万元,增长581万元。
我国医械企业普遍规模小、竞争力弱,如果按照每年4000亿元产值计算,平均每个工业企业年产值仅2500万元。以国内最大的医械生产企业迈瑞公司为例,年产值在70亿元左右,而美国强生公司医械年销售额275亿美元,全球医械生产企业前10中,美国占到7家。
未来几年,受国家监管政策趋严的影响,中国医械市场增速会相对下降,但有望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投资并购主动把握市场机会,转型成为平台性企业,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是每一个医械企业站在风口浪尖时必须深度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这几年医械行业并购案例频发。据悉,仅2015年,医械行业已披露的并购案例超过50笔。除了上述传统企业维持规模增长的案例以外,在新业务扩张方面,体外诊断领域的投资并购显得尤为突出。
2015年1月9日,迪安诊断与杭州博圣生物技术签署《股权转让并增资协议》,累计使用自筹资金2.5亿元对博圣生物进行股权转让和增资,使其持有博圣生物股权的比例达25%,表明迪安诊断进军优生遗传检测领域。
当月,广药集团宣称与西门子就医疗健康和工业4.0等达成多项共识,双方将合作多个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涉及HIV、甲肝、乙肝、丙肝等多个疾病领域;3月,广药与清华大学博奥生物集团、军事医学科学院、天津药物研究院、西门子、勃林格殷格翰等签订多项战略合作,向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及干细胞治疗等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同年8月5日,绿叶集团宣布收购新加坡基因测序公司Vela Diagnostics。绿叶集团希望Vela的基因测序技术能与集团现有业务领域产生协同效应,形成从诊断到治疗的精准医疗全产业服务。
对此,柏煜分析,诸多公司开始涉足妇科、儿科、优生优育、慢病管理等新的潜力市场,希望通过并购迅速完成相应产品储备或布局,获得先发优势。
此外,本土医械企业出海收购创新技术、创新团队、创新公司的驱动力不断增强,纷纷开始尝试将海外的先进技术实力嫁接到中国广大的医疗消费市场中。
移动医疗是助推器
记者发现,2015年,以“互联网医疗”为主题的医疗器械并购和投资持续升温,医疗信息化、智能硬件等领域的初创和成长型公司受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不断追捧。
2015年2月,鱼跃医疗设立苏州医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智能硬件的研发及互联网药品交易等业务。5月该项目开始在南京鼓楼医院、北京301医院和上海华山医院进行试运营。同月,“大医生”APP上线,其主要功能包括:预约加号、医生咨询、病历管理、药品及医疗设备购买、智能硬件数据整合等。
2015年3月,迪安诊断与阿里健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探索互联网检验服务模式,充分利用迪安线下的网络布局,根据云医院资源方和客户提供线上线下服务,提升诊断服务外包的价值。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一些新型医疗设备,如可穿戴设备、家用智能医械可能成为医疗器械行业新的投资热点,并成为推动医械市场增长的一个新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