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同步测试2004年中东国家制药工业总产值仅30亿美元,需要进口药品价值62亿美元。业内人士估计,2006~2007年中东地区医药市场总销售额将上升为100亿美元。对于我国而言,这个市场无疑是一块陌生而又硕大的“肥肉”。
进口年增长率高达10%
中东国家按其富裕程度大致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以色列、利比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和阿曼等国家;第二类为埃及、伊朗、塞浦洛斯、约旦、黎巴嫩、突尼斯、伊拉克、利亚和阿尔及利亚等中等富裕国家;第三类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毛里塔尼亚、苏丹、摩洛哥和也门(以及巴勒斯坦国)。
据IMS公布的统计资料,自2001年以来,中东地区平均每年从海外进口33.8亿美元的药品与医疗器械,且进口年增长率高达10%(相比之下,国际医药市场平均增长率仅为6.6%)。
在中东,除以色列的药品市场基本上能做到自给自足外,其他中东国家包括富裕的沙特阿拉伯和海湾产油国家以及相对富裕的伊朗等国均需从海外进口大量药品以弥补本国医药工业产能的不足。
药品整体生产能力不足
以色列虽然是一个“弹丸”小国,人口仅300万~400万,但却是中东地区第一制药强国,其医药市场的规模在2004年高达15亿美元以上(人均225美元),基本上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药品金额相当。以色列国土虽小,但却有近10家的大小制药厂,国内所需药品基本上能自行生产,原料药则大多来自欧美国家。近年来,以色列也从我国和印度进口部分原料药。埃及则为中东地区另一制药大国,但所产药品主要供国内使用,很少出口。约旦也是中东的一个重要的药品生产国,据了解,约旦生产的药品中有60%出口至富裕的海湾国家(如卡塔尔、巴林、科威特、阿联酋等)以及叙利亚等邻国。若按销售率计算,伊朗与沙特阿拉伯约占中东地区医药市场的一半金额。由于这两个中东国家均拥有丰富的石油油气资源和大量的美元、欧元等硬通货储备,故能大量从海外进口药品,其国内制药能力相对落后。摩洛哥由于国民经济不发达,每年用于购买药品的金额只有区区4.5亿美元(平均每人每年17美元,为以色列的1/15)。尽管如此,摩洛哥却拥有相当强的药品生产能力,该国药厂生产的药品能满足本国居民所需药品的80%,其余20%则从其他中东国家和欧美公司进口。该国最需要的原料药是各种头孢与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也门和苏丹为最不发达的中东国家,人均消耗药品金额不足10美元,且所需药品均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捐赠,所以当地居民常年处于缺医少药状态,当然也无完善的医药市场体系。
我国有能力向中东出口医药品
据IMS统计,中东地区近年来销量最大的10种药品的排名为:1、扑热息痛制剂;2、布洛芬片;3、阿司匹林片;4、双氯芬酸钠;5、氨苄青霉素+棒酸;6、头孢氨苄钠;7、琥乙红霉素;8、氟西汀;9、奥美拉唑;10、氯雷他定。
在上述中东地区市场上的畅销药中,至少有6~7种为我国所能生产(且产量较大),有出口能力的药品。遗憾的是,由于中东富裕国家与美国和欧洲存在传统“纽带关系”,故这些国家的药品市场基本上为西方跨国制药公司的产品所垄断。我国生产的药品难以进入中东富国的医药市场。反观我们的邻国印度,近几年来印度大力开拓中东药品市场的战略已获成功,现已继欧美国家之后成为中东的第三大药品供应国。对于我国的广大药企来说,今后应将出口重点放在中东第二类国家的市场,如叙利亚、突尼斯、埃及、黎巴嫩、伊拉克和伊朗。至于经济最不发达的也门、毛里塔尼亚和苏丹等国,则可成为我国小型医疗器械的出口重点市场。
据了解,中东国家最需要的原料药为:1、解热镇痛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奈普生和双氯芬酸等;2、抗菌消炎药类,如头孢与半合成青霉素类、喹诺酮类与磺胺类;3、抗抑郁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但这类产品在我国的产量及品种较少;4、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5其他类,如皮肤科、消毒类药剂等。
据IMS公布的资料,目前中东国家人均年消耗药品仅有19.7美元(世界人均消耗药品56.9美元),故市场潜力巨大。中东地区药品市场增长最快的4个国家依次为巴林、黎巴嫩、约旦和埃及。而伊朗与沙特阿拉伯无疑将成为中东两大医药市场(两国合计占中东地区医药市场的50%份额)。
总而言之,中东医药市场充满商机,我国药品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拟应抓住机会,积极开拓中东地区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