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公立医院要管办分开;
第二,医生要自由执业;
第三,医疗行业要多元化办医。
以这三件事出发,深圳医疗行业实施开放式发展,作为医疗改革试点城市,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公立医院实行管办分开、去行政化
管办分开成立医管中心
2013年深圳成立了医管中心,实行管办分开。管办分开的主要目的是成立一个专业化的医疗管理机构,负责承接政府各部门转移出来的对公立医院实行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职能。与卫计委过去对公立医院实行行政化管理不一样,医管中心是一个专门医院管理机构,主要职能是制定医院运营管理的规范、标准,实施医院运营管理的绩效考核,促进医院提高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推行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改革进一步推进,2015年6月份,深圳市卫计委公布了新出台的《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深圳是全国首个印发公立医院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试点城市,深圳公立医院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通过学习借鉴香港医院管理局运营经验,逐步完善市医管中心的法定机构运作模式,推动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
市卫计委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在新建市属医院进行改革试点,推行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建立“以事定费、以费养事、以事定岗和按岗聘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市卫计委秘书处(医改办)处长李创介绍,深圳新建医院正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等医院,很多医生都是从体制内走出来,走进这些医疗机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这对医院今后的人事制度改革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李创表示“深圳是医疗改革试点城市,只有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医疗行业的开放发展,才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激发医疗人才活力,促进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让群众看病更加方便。这是改革的应有之义。所以在改革上必须在重大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医生多点执业放开
全面放开医师多点执业
“医生要是自由人。”2015年7月1日起,凡是在深圳注册的医师,甚至包括在深取得《港澳医师短期行医执业证书》或《台湾医师短期行医执业证书》的港台医师,都可以在深圳市所有医疗机构执业,实现“统一注册,全市通用”。深圳多点执业放开是全面的放开,包括临床、公共卫生、中医、口腔类的各级执业医师,目前在全国来说,只有深圳是这么做的。李创认为,现在医生多点执业很普遍,只是暗自去,没有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报告;出台这项政策后,我们又建立了执业注册管理系统,对医师多点执业执行网上自主报备,规范医师服务行为,让多点执业的医生有了法律上的保障;另一个就是推动医院转变用人机制,采取契约管理的方式完善多元化用人机制,拓展院际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
营造多点执业服务平台
从打破传统以科研论文为导向的医学人才评价改革,到实行“统一注册、全市通用”的全面放开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实行公立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试点、推行“去编制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等,一系列为医生“松绑”的政策,让深圳走在全国前列。李创介绍,目前通过网络报备的医师又1000多人,但实际上深圳医生多点执业已经是一个常态,只是没有备案。对于医生多点执业放开以后,深圳现在要做的是建立诚信服务系统。诚信体系要建好,监管机制要完善,不是按照过去行政手段管理行业,而是用行业的法制、制度规范、完善的市场机制去规范和约束医疗服务行为,还要更好的发挥医师协会、医院协会等行业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为医生执业营造良好的服务平台,共同为发展壮大医疗行业服务。
人才评价不唯论文看实绩
此外,建立医生专业技术评价制度,现在公立医院医生职称都是以省为单位的评审制度,大量的医生向创新委申报课题,然后做一个阶段性的成果,用来申报职称,职称聘上以后课题就不接着往下做。“医生忙于做职称论文、职称科研,跟临床技术、服务病人关系不大,不利于促进医务人员持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不利于为医务人员搭建一个持续上进的医疗职业发展阶梯”。李创说,“去编制化”后,建立一个体现医务人员实际医疗技术水平、科研创新能力的医疗人才评价制度是关键,目前已经借鉴国内的成熟做法做了一些改革试点,确实发现一些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其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管中心已经联合出台了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指导意见,明确了医师(士)、技师(士)、护师(士)、药师(士)、医学研究类人才评价的要点。
鼓励多元化办医
社会办医同样提供补助
鼓励多元化办医,医疗市场必须要开放。李创介绍,医疗是公共服务,社会力量办医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疗行业开放发展、推动医疗服务模式改革中起着公立医院无法替代的作用,要有一定份额的社会办医疗机构,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发挥,市场机制的淘优汰劣作用,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公立医院门诊人满为患,深圳怎么做?过去对公立医院门诊住院都有补助,从明年开始逐步减少对门诊的补助,把补助的钱加到住院和急诊等补助项目上,让大医院集中精力做好急诊救治、住院服务、医生培养和学科建设、重大科技攻坚。同时,对社会办的医疗机构为本市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也同样提供补助。深圳鼓励社会力量去办社康机构,发展家庭医生服务,因为社会力量最能办好的事情是提升服务品质,社康的技术水平和大医院相比,要求不高,社会力量只要能够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就会得到群众的信赖。
鼓励多种方式自由执业
深圳也鼓励医疗人才以多种方式自由执业、自主创业,开办医生集团、护士集团、名医诊疗中心、医生工作室,以市场机制促进自身价值提升。 “社会办医方面一高一低,高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的三级医院。”李创说,公立医院医生做医生工作室时,可带着病人去外资医院、国际医院、民营医院做手术,病人可以获得不同层次的服务,医生也获得比公立医院更高的报酬,这样更能留住医疗人才。“优秀的医生应该配置在基层,大医院是培养医生的摇篮,培养医生是大医院的重要责任。只有把优秀医生配置在基层,才能构建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下一步重点仍是分级诊疗
医院集团成立促进分级诊疗
2015年8月,罗湖医院集团正式挂牌,酝酿1年多的罗湖医改方案也全面推出。罗湖医院集团整合了区属5家公立医院和区属社康服务中心的资源,成为辖区公立医院唯一法人机构。同时成立了影像、检验、物流、消毒供应、信息、质控、健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资源管理中心。基本实现人才、财务和社康中心的统一管理,设备、信息、消毒供应资源共享和物流统一配送。
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介绍,集团成立了理事会,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理事长,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同时聘请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6位专家担任理事。集团对各级经营团队实行任期制、聘任制和考核制,并取消公立医院和管理干部的行政级别,基本建成了分级决策、权利制衡、多元监管的工作机制和去行政化管理制度。
“罗湖医院集团的成立,有利于整合资源。它的集团化,目的是为了促进分级诊疗。”李创介绍,深圳医改下一步重点,是分级诊疗、社康中心能力建设、家庭医生服务、社会力量办医、药品采购供应制度改革、医疗价格的改革,基础的工作是完善政府卫生事业投入保障机制。深圳的财政补偿机制改革走在全国前面,将公立医院财政补助与人员编制脱钩,与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挂钩。通过用财政手段实现调控医疗资源配置。
大医院的功能定位是急诊、住院、重大科研技术攻坚,而现在公立医院的门诊住院都有补助,门诊量大。为了促进分级诊疗,深圳对符合大医院功能定位的就多补偿,不符合的就少补或不补。同时对基层医疗机构加大补助,比如精神专科、中医医疗、康复类专科等基层紧缺资源加大补偿。
提升社康中心服务能力
另外,分级诊疗要做好,除了公立医院的改革,也要加强社康中心的能力建设。社康中心的功能定位是综合性的医疗健康机构,承接普通门诊,慢性病病人健康管理、出院后的康复期病人的照护管理等。
社康中心的设施设备要加强,更重要的人员的薪酬待遇要提高,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的职业发展阶梯将来应该是一样的,是两条并行的道路。要发挥社康中心的基层网底作用,提高社区医生地位和群众的信任度,比如,大医院要向社康中心提供“四优先”服务,优先向社康中心开放专科号源,对社康中心上转的病人提供优先诊疗、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要制定转诊标准,社康中心、家庭医生开展的是疾病初级诊疗,不能按照社区常见疾病诊疗规范诊治的病人就要及时转诊。
整合家庭医生服务
全科医生如何做疾病的初级诊疗,如何转诊,从大医院治疗后转回社康提供什么医疗服务。接下来,这一套家庭医疗服务的规程要建立起来,完善家庭医疗服务流程。有了家庭医生的规程,老百姓才愿意到社康中心看病。“通过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社康中心与医院服务流程的优化,我们要让老百姓看病更加简单”,李创说,“原来在社康中心看完,患者又要到社康中心的举办医院看一次,举办医院看不好,还要去市属医院、省级医院看,病人很折腾,以后,病人只要到了社康中心、找到家庭医生,后面的服务都由他们与转诊医院协调好,不再是重复看病”。
深圳推行的家庭医生服务是整合型、接续型的医疗服务,逐步实行医疗+健康管理、医疗+网上问诊,医疗+养老服务,主要目标是为群众提供覆盖生命全过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群众平时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少得病,少生大病,病后就医无忧。罗湖医院集团目前成立了全国首家“医养融合老年病科医院”,推广社康中心与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合作。全力推进的家庭医生责任制签约工作,至2015年9月共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对象为64727人。院长孙喜琢介绍,罗湖医院试行双向转诊服务,将在辖区逐步建立医院社区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为辖区150万群众提供全程终身健康管理。
分级诊疗用好医保杠杆
李创介绍,要把分级诊疗制度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结合起来,建立医保费用结余奖励制度,比如把罗湖区的医保参保人一年所有的医保费用打包给罗湖医院集团,由它负责去管理这些经费的使用,让医院有积极性去提高服务水平,留住病人;让医院有积极性去推动分级诊疗,降低医疗成本;让医院有积极性去做好预防保健工作,让参保人少得病、少生大病;让医院有积极性去做好康复护理服务,让病人少复诊。目前方案正在制定当中。
“医改的核心问题转变政府职能,关键在于凝聚社会共识和政府各部门的共识。有了共同目标、理念,大家就可以朝这个方面努力。”李创说,深圳是最适合创造医改经验的地方,因为医改的基础是经济转型、财力增强,群众医疗健康需求多元化,加上政府开明,群众思想观念超前,深圳医疗资源增量很大,这些是催生改革的动力;但很多改革项目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整体推进、系统配套、试点推进;关键在于凝聚共识。新一轮医改是2009年开始,当时社会分歧意见比较大,现在意见越来越统一,工作项目的推行也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