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2015,展望2016器械外贸前景
针对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外贸最新数据,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医保商会副秘书长蔡天智,请他解读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医疗器械外贸发展特征。
问:2015年,世界经济大环境如何,对我国医疗器械外贸有何影响?
蔡天智:2015年,世界经济延续2010年以来的下行趋势,整体呈现低增长、低贸易流动、低通货膨胀率、低投资和低利率态势,同时面临各经济体分化加剧、金融风险加大、不确定性增加的局面。而在涉及民生用品的医疗器械领域,随着各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国产品的“替代作用”进一步显现,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比2014年的增幅提高了3个百分点就是一个体现。
问: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作出了哪些改变?
蔡天智:应该看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产业转型、产品升级的局部“阵痛”中。一年来,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更加注重质量把控、知识产权保护及研发投入的增加,对产品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革命性作用;业内外资本对新经济模式的企业更为关注,强势企业和资本继续通过资本纽带方式进行兼并重组,对拉升行业整体竞争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进一步规范经营,向“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优化了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传统制造型企业更加关注通过“一带一路”路径“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些都使得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企稳并逐渐走强。
问:2015年医疗器械外贸呈现出什么特征?
蔡天智:一方面,在华三资企业分别占医疗器械进口46.57%的份额和出口48.53%的份额,企业效益继续增长,但因国内生产要素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率逐渐收窄。随着中国制造产品档次的提高,这些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一些企业的高端产品下沉已由过去的二成提高到四成。由于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在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部分企业将逐渐丧失优势地位。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引发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使产品品质更加过硬,并形成本土个性化服务的天然优势。这既促进了产业的“瘦身健体”,又实现了产品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押着历史的韵律走来,为传统制造型企业提供了技术扩张和“替代”先发产品的良好时机。从产量万级的设备到产量百万级的医用耗材,进一步诠释了“中国智造”的实力,而“中国智造”+互联网将进一步深化国内外市场份额,满足民生的基本需求。然而,贸易救济方面给国内企业敲响了警钟。2015年10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决定对我国部分放射治疗系统和治疗计划软件等相关产品发起“337调查”,大陆地区两家企业涉案。
问:2016年,医疗器械企业如何应对贸易新趋势?
蔡天智:2016年,相关企业应进一步开拓与我国签署自贸区的新兴市场,如金砖国家、新兴国家以及“一带一路”辐射区域形成的新贸易倍增渠道,积极参与域外贸易活动,推动技术、产业与资本输出和升级调整,实现区域联动。随着“新常态、新思维、新合作”理念的广泛认同,国内业界还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注于结构调整和市场优化,借助互联网强化设备网络化和管理网络化,消除跨区域信息不对称,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完善供应链、强化价值链。随着上海、福建、广东、天津自贸区建设的推进,中外竞争更加公平,这为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也为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超过400亿美元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