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北京泰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欢迎来到泰茂医疗器械招标网

当前位置: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国内医用核磁共振系统发展状况的浅析
发布时间:2016/12/06 信息来源:查看
国内医用核磁共振系统发展状况的浅析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简称MRI、核磁共振及磁共振)被一些人称为“能量影像师”,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在医疗领域用于疾病的诊断。本文基于火石创造的医疗器械系统提供的部分数据,对核磁共振的器械状况进行浅析。
 
    医用磁共振的优势
    医用核磁共振检查是将人体置于均匀磁场当中,通过物理办法让人体质子发生共振,再收集不同组织发出的能量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获得任意方向、角度解剖病变的图像,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得出医学影像诊断,广泛应用于全身系统,具有其它医疗设备难以比拟的优势。
MRI的优势
 
   国内MRI市场的基本情况
    从全球范围来讲,MRI的市场长期被西门子、GE和飞利浦这三大巨头垄断,2015年全球MRI市场规模为36.5亿美元,这三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的总和就达到了80%。
2015年全球MRI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分布
 
    就国内而言,由于在技术上,国产高端磁共振设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进口品牌仍然占据了我国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7成。而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临床实用型1.5T超导磁共振设备,与国外同档次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当,能够满足大中型医院的日常诊断需求。目前国产的超导磁共振整机厂家有东软、朗润、联影、奥泰、安科、万东等,其中只有联影用的是自研磁体。
    数据显示,从2011到2015年,我国1.5T磁共振设备年销量从408台增加到771台,年复合增长率为13.6%,而3.0T磁共振设备年销量由146台增加到228台,年复合增长率为9.3%,主要用户限于科研机构和大型医院。另外,我国每百万人口磁共振设备拥有量从3.3台增加到了6.6台,但是作为第一人口大国,这样的数量仍然远远小于日韩等邻国,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磁共振市场的巨大潜力。
    根据火石创造的医疗器械系统提供的数据,在医疗磁共振成像设备(MRI)这一大类中,从2015年3月新奥博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永磁开放式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成为本类第一个获批上市的磁共振设备以来,到如今我国已有31家公司涉及相关业务,目前已经138个产品获得了批准。
 

 
    其中,IPO公司有两家,分别是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华润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他们旗下的产品分别有2个和8个,见下表,完整内容可登录火石的医疗器械系统查看。
表:中国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公司(部分)
 
    近年来医疗器械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十三五”中国家为医疗器械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尤其是在磁共振等高端产品这一我国相对欠缺的领域,希望能够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实现国产化、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
    2011年提出的“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就重点支持超导MRI产品;2013年提出的发展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专项也支持了超导磁共振系统;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重点开发超导磁体在内的关键部件,研制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等高性能诊疗设备。
    磁共振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同时也是依赖资源并且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根据marketsand的数据预测,到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71.9亿美元,反观国内,MRI市场的投入和成果也是值得期待的。
国内每年在该领域的投资数
2015年国内获批的部分MRI成像系统
 
    总结:
    我国磁共振的市场潜力是巨大,随着政策的扶持和技术的进步,加上我国具有稀土资源丰富的优势,国产磁共振将会渐渐崛起,逐步实现进口产品的替代。
 
(摘自科讯网)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40722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3)第00464号网络备案:京ICP备1203912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750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9号汇智大厦B座7层 www.ylqxzb.com ©2017-2025 泰茂股份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