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和过程
医养健康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产业之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健康烟台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支撑。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科学谋划全市医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个产业规划,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7年)》等政策文件,市卫健委编制了《烟台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产业规划》)。
二、主要内容
《产业规划》包括总体思路、区域布局、重点领域和任务、保障措施4个部分。
(一)总体目标
到2027年,全市医养健康产业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格局,产业集群集聚壮大,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医疗水平明显提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健康环境明显改善,人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前列水平,健康生活方式更为普及,健康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基本建成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社会与健康发展和谐统一的健康城市建设格局。
(二)区域布局
依托全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条件,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构建“两区引领、三带联动、四圈集聚、五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一是两区引领。芝罘区发挥老城区文化底蕴深厚优势,在医养结合政策融合、服务模式、工作机制等方面,探索务实管用的做法,有效解决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莱山区发挥新建城区优势,按照“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以医疗康复为支撑,以长期护理保险为保障”的发展思路,实现医养资源互利互促,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
二是三带联动。海洋中药创新策源带:位于我市各沿海区市,由芝罘、莱山、牟平、海阳、蓬莱、龙口、招远、莱州、长岛综试区、黄渤海新区、高新区等11区市组成。中医药现代工业发展带:位于我市核心区,由芝罘、莱山、福山、牟平、蓬莱、黄渤海新区、高新区等7区组成。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带:位于我市中部、南部,由牟平、海阳、莱阳、栖霞、招远、莱州等6区市组成。
三是四圈集聚。生命科学创新引领核心区。联动牟平区蓝色药谷生命岛园区和高新区国际生物科技园,重点打造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新区,围绕医用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细胞与再生医学、免疫力经济等打造全产业链垂直生态体系,建设国际领先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研发聚集区、创新发展示范区。高端药械集聚发展区。聚合黄渤海新区国际生物药谷、蓬莱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园区资源,加推7.1平方公里孵化区,打造全球领先的ADC药物 CDMO服务基地、国内前沿的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发展区。生命健康融合发展示范区。整合芝罘区、莱山区医疗资源和医药流通资源,聚焦高端涉氧器械、医疗影像设备、医疗健康大数据领域,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和涉氧器械制造 与服务基地。高端原料药绿色承载区。依托莱阳市国药医药产业园、舜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打造“关键中间体、高壁垒特色原料药、高端仿制药”一体化高端原料药生产基地。
四是五点支撑。福山区康养旅游基地。筛选南庄、姜家夼、楼子口、肖家、西水夼、渡口、车家、善疃等8个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经过培育能够达到3A级景区标准的村庄,精心打造一批集田园风情、民宿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康养医疗为一体的乡村田园康养项目。牟平区康养旅游基地。发挥牟平“山海岛泉河”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以养马岛为中心的康养旅游基地。莱阳市康养旅游基地。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梨产业”为核心,梨文化为根脉,以悠久历史、人文传统、自然环境和生态种植为基础,推动康养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民俗体验,户外活动和生态美食为特色的综合性康养旅游基地。龙口市康养旅游基地。依托南山旅游,加快康养基地建设。通过加大对南山康养旅游胜地的宣传力度,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康养之旅。莱州市康养旅游基地。以金城、三山岛、金仓、城港路、虎头崖、永安等西北部沿海为主体,重点打造民宿文化渔村小镇、康养文化小镇、西海岸度假小镇以及高端健康养老社区、田园观光综合体、海洋保健食品深加工等项目,发展成为宜居宜游的健康旅游养生产业带。
(三)重点任务
《产业规划》明确了在8个重点领域实施25项重点任务。
一是医疗服务提质扩面。优先保障人民健康;强化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治理能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二是健康管理精准到位。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康复产业;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服务;积极推广健康保险。
三是养老养生品牌化连锁化。加快高端康养服务;推进医养结合发展。
四是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做优存量,锻造长板;做强增量,补齐短板;做大总量,培育新极。
五是中医中药传承创新。强化中医医疗高地建设;推动中药品质升级;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大力发展“中医药+”创新产品。
六是康养旅游蓄势待发。大力发展滨海休闲健康旅游;加快发展山地生态健康旅游;积极发展田园休闲健康旅游。
七是体育健身蓬勃发展。加快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实施精品体育提升工程;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
八是智慧健康互联互通。深化健康领域数字化变革;促进人工智能推广应用;打造智慧健康新模式。
(四)保障措施
提出从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支持政策。加强监测评估。营造良好环境等4项保障措施,全方位推进全市医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