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平安区坚持高位推动,加强顶层设计,立足新起点,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区域医共体建设内涵,凝聚合力打造紧密型医共体,全力构建“健康平安”。
彰显平安担当。扎实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区中医医院为龙头,引领多家乡镇卫生院组建成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始终把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让智慧医疗助推“医共体”建设,努力打造更便民、更接地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切实发挥医共体建设的机制体制优势,医共体内统筹调配,区、乡资源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工作“一盘棋”,人员“一家人”、管理“一本账”优势,把疫情工作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做实做细,为平安区居民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壁垒。
务实平安举措。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卫生人才为重点,认真抓实“请进来,送出去”人才培养工作机制,采取岗位培训、师承教育、集中授课和派出进修学习等方式,有力提升了各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水平。按照“区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的思路,深化人事、薪酬、编制制度改革,提升区域服务能力,激发活力,努力实现医改纵深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作用,全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中医适宜技术得到有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群众能够就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提炼平安经验。积极探索“互联网+健康”服务模式,建设完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共体内信息化专网(HIS)与居民健康档案、诊疗服务等信息共享。依托1+N智能体检系统,方便群众通过刷取身份证信息,一站式完成无纸化健康体检,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慢性病的发现和随访管理,形成系统、连续、有效的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医共体内成员单位信息资源共享,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协同推进。目前,平安镇卫生院、小峡中心卫生院1+N智能体检信息化管理系统试点工作已取得实效,现已在全区范围内全面铺开,各点可开展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的随访管理等服务,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轻了基层的工作量,增强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贡献平安力量。通过大力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平安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优质高效,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组建医共体之前,乡镇卫生院只能开展内科、儿科等常见病的诊治,编制床位62张,实际床位使用率低。组建医共体之后,能开展多学科全方位诊疗服务,医学检验、DR拍片等辅助检查在基层卫生院就能完成,满足了周边群众的就医需求,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医共体各分院启动运行以来,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上级专家服务,有效缓减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