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支持100项关键技术研究转化、引进50个专家团队
“科教强卫”构建苏州现代医卫体系
近日,苏州市卫生计生委联合财政局印发了《苏州市“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引进计划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引进50个高层次临床医学专家团队。方案明确,由引进单位给予引进团队总额500万元到1500万元的专项资助,用于团队工作开支,主要包括临床科研、新技术引进与开发、人员培训等经费。其中70%的资助额由财政补助,全市补助总额预计达1.75亿元。
鼓励医院引进临床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团队,加快建设苏州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筑医疗卫生人才高地。最新发布的临床专家团队引进计划,是苏州“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科教强卫”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苏州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五年,苏州深入实施了“科教兴卫”工程,如今由“兴”到“强”的转变,将为“健康苏州”提供更强劲的科技和人才保障。
“十二五”时期,依托“科教兴卫”工程,苏州卫生计生系统打造了一批国内省内领先的重点学(专)科,建成国家级医学重点学科2个、临床重点专科15个;省临床医学中心2个、医学重点学科16个、临床重点专科68个;获得省医学领军人才9名、重点人才23名,还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共获得国家级科技项目34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52项,SCI收录论文2054篇,打出了苏州品牌。
今年4月召开的苏州卫生计生科技创新大会,部署了“十三五”时期“科教强卫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卫生计生部门将在临床医学中心(创新平台)建设、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转化、临床专家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建设,意味着新一轮“科教强卫”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在制定《苏州市市级“科教兴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苏州又以政府目标责任书的形式,要求各市、区政府加强对辖区内“科教兴卫”专项资金的支持。
在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肿瘤放疗中心,肿瘤科主任吴锦昌对中心这几年引进的先进设备如数家珍。“实施该工程最重要的意义,是营造了对卫生计生领域科技与人才工作关注与重视的氛围,对相关的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不久前,由于在“科教兴卫”工程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吴锦昌被授予“优秀人才奖”称号。今年,苏州加强辖区内省级转化医学基地建设,苏大附一院、苏大附儿院转化医学基地皆开展了科技创新、新技术引进和城乡基层适宜卫生技术项目推广。
对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也是“科教强卫”工程的重中之重。目前,苏州通过“5+3”模式培养的全科医生已达546人,在培学员590人。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完成了94名学生的招录工作;组织41人参与基层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训,16人参与基层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班,20人参与省级全科医生考官培训,452人参与江苏省村卫生室人员初级急救知识培训、135人参与乡村医生用药知识培训;开展市级继续教育项目532项,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全覆盖,组织社区医师适宜技术培训3096人次。
数据显示,2016年,苏州全市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14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2项;苏大附一院血液科、骨外科被评为十三五“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苏大附一院“恶性血液肿瘤关键诊疗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三五”期间,苏州将全面推进“科教强卫工程”建设。以严重影响苏州居民健康水平的重大疾病为切入点,以提高疾病防控能力为目标,建成10到12个临床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能力具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标志性临床医学中心;以技术创新、转化医学、再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建设50个具有省内先进水平、体现苏州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支持100个临床常见疾病、重点病种的核心诊疗技术以及重大疾病、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成果转化;实施“姑苏卫生人才计划”,培育10名省级医学领军人才、100名医学重点人才和300名青年医学重点人才;每年培养1000名合格的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