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7〕5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订了23个专业20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上述临床路径已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col/col41/index.html)上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7年5月31日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急性肠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肠炎(ICD-10:K52.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
病因治疗
-
抗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查证据,选择有效的抗感染药物治疗。
-
其他 如因服药所致的急性腹泻应及时停用有关药物。
-
对症治疗
-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
纠正营养失衡。
-
止泻、止痛、粘膜保护、调节肠道微生态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无
(八)手术日
无
(九)术后恢复
无
(十)出院标准。
1. 诊断明确,排除其他疾病。
2.开放饮食后,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减轻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结果好转,如大便常规+隐血、血常规等。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急性肠炎病情迁延反复,演变为慢性肠炎,退出本路径。
2.进一步检查发现腹泻为其他疾病所引起(如溃疡性结肠炎),转入相应路径。
3.因个体因素或合并其他疾病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急性肠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 急性肠炎(ICD-10:K52.904)
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 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 4-5天
时间
|
住院第1天
|
住院第2-4天
|
住院第5天
|
诊
疗
工
作
|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病历书写
□ 安排入院常规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及病情评估
□ 签署告知委托书、抢救同意书
|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入院检查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 观察患者临床体征及表现,按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
□ 药物治疗
|
□ 上级医师查房,决定出院或将患者转入其他疾病流程,制定后续诊治方案
□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 通知患者及家属准备出院,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
重
点
医
嘱
|
长期医嘱:
□ 内科护理常规
□ 一级/二级护理
□ 禁食或流质,记出入量
□ 静脉输液(方案视患者情况而定)
□ 消炎、止泻等对症治疗
临时医嘱:
□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C-感应蛋白、血沉
□ 口服补液盐(必要时)
□ 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
□ 腹部立卧位平片(必要时)
□ 心电监护(必要时)
□ 血气分析(必要时)
|
长期医嘱:
□ 内科护理常规
□ 一级/二级护理
□ 禁食或流质,记出入量
□ 静脉输液(方案视患者情况而定)
□ 消炎、止泻等对症治疗
临时医嘱:
□ 复查血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 腹部及盆腔CT(必要时)
□ 结肠镜检查(必要时)
|
长期医嘱:
□ 消化科护理常规
□ 半流质或软食
临时医嘱:
□ 出院带药
□ 门诊随访
|
护理工作
|
□ 一级/二级护理
□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 入院护理评估(包括入院护理评估、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压疮风险因素评估以及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
□ 饮食指导(禁食或流质)
□ 做好出入水量记录
□ 药物指导,并遵医嘱用药
□ 必要时采静脉血化验
□ 检查指导(胸片/腹部超声/心电图),告知目的/检查准备/注意事项
|
□ 一级/二级护理
□ 药物指导,并遵医嘱给药
□ 心理与生活护理
□ 饮食指导(禁食或流质)
□ 遵医嘱留取标本化验
□ 检查指导,CT及肠镜检查前宣教与肠道准备
□ 疾病指导(包括疾病相关症状和特点/诱因及预防)
|
□ 出院指导(自我护理/药物指导/饮食指导)
□ 指导并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出院手续
□ 制定门诊随访计划
|
变异
|
□无 □有,原因:
|
□无 □有,原因:
|
□无 □有,原因:
|
护士
签名
|
|
|
|
医师
签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