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广西中医药事业总体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中医医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配置日趋完善。
“十三五”期间,广西成立中医药管理局,建立起自治区、市、县三级中医药壮瑶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不断加大中医药壮瑶医药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并完善中医药壮瑶医药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出台的《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实现了广西中医药发展史上新突破,为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提供战略性支持。同时,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修订工作,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的系统化与标准化建设。广西还增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范围,实现了壮医执业医师资格持续开考。此外,广西还积极探索将壮瑶医药优先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新增66项民族医药诊疗服务项目收费,将17项民族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十三五”期间,广西持续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继承创新,推动传统医药防治难治疾病关键技术及规范化研发与应用示范等方面科技创新,支持“扶正祛邪法联合化疗预防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及系统评价”等项目22项,资助经费1210万元。构建了涵盖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壮瑶医药人才骨干网络。进一步继承发展创新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并全面开展民族医药文献、民间医药技术的挖掘、整理工作,共完成15部民族医药文献的整理。
“十三五”以来,广西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综合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中医类医院数从109所上升到128所,增加17.43%;床位数从27272张上升到35861张,增加31.49%;中医总诊疗人次数从2774.2万人次上升到3342.4万人次。广西建成全国唯一一所公立二级甲等瑶医医院即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组织18家三级医院与29个贫困县中医医院签订帮扶协议,实现贫困县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全覆盖。
同时,广西积极促进中医药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重点打造南宁市、桂林市、玉林市、贺州市等七大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旅游城镇。制定颁布实施了广西壮药材质量标准、广西瑶药材质量标准、广西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稳步推进以中医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十三五”以来,广西中医药工作亮点不断,新冠疫情发生后,广西全区确诊病例中医药参与率持续高于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选派140名医务人员参加援鄂援边援柬医疗队,积极发挥中医药壮瑶医药特色优势,促进患者康复。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建成并投入运营,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民族医医院之一。壮医药标准体系不断健全。中医类医联体改革成效显著,“三江模式”成为先进典型,中药资源普查创六个全国第一,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和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