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产能扩面。通过“林药结合”模式,按照GAP种植标准,种植藏梨、山楂、川黄芪、藏茵陈等道地药材3000余亩,配套建成生产道路、灌溉系统等基础设施。全面推行绿色防控,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获得藏红花、当归两个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基地每年鲜品产量达500吨,产值达500万元。
⑵加工延链。完善仓储、清洗、分级、烘干、切制等加工设施,产地加工转化率达90%以上,大幅减少运输损耗,提升了药材附加值。组建中藏药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新药研发,加工俄色叶、山楂等中药产品,持有17项专利、2个商标及3项资质证书,二产产值达1080万元。
⑶融合赋能。依托藏医药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开发观光、采摘、藏药香非遗体验、藏式特色康养、有机药膳等业态,吸引大量游客参观体验,实现产值200余万元,为林旅融合发展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