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患者。
一、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血脱。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ICD-10编码:K92.208)。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呕血/便血》(中华中医药学会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5年,南昌)》(《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主编,中华内科杂志,2015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证候:
胃热炽盛,络破血溢证
脾不统血,血溢脉外证
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第一诊断为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且《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程度评估表》评分≥9分者,进入本路径。
2.病程在48小时以内的患者,可进入本路径。
3.消化道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引起的出血,不进入本路径。
4.需要手术止血或内镜止血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胃镜检查;血压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相关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胃热炽盛,络破血溢证:清热泻火止血。
(2)脾不统血,血溢脉外证:健脾益气止血。
(3)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益气止血固脱。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
3.针灸疗法
4.基础治疗
5.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平稳,无呕血、便血。
2.血压、心率、肠鸣音恢复正常超过24小时以上。
3.血尿素氮恢复正常,血红蛋白值未再进行性下降。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呼吸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内科保守治疗48小时无效,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ICD-10编码:K92.208)的患者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发病日期:年月日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