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南京市医用耗材阳光监管平台监测统计,2021年二季度南京地区医用耗材价格监测指数与2019年一季度定期相比为87.93%,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3%,与今年一季度相比下降1.08%。截止二季度末,南京市通过组织医用耗材价格谈判,累计实际节省医用耗材采购费用13.4亿元。
(一)普通外科类、心胸外科类、普通医用材料类与检验试剂类医用材料价格监测指数降幅较大。
据监测统计,二季度普通外科类、心胸外科类、普通医用耗材、检验试剂类价格监测指数环比分别下降了1.99%、1.12%、1.37%和0.78%;同比下降3.25%、1.67%、6.66%和6.9%。
主要原因:
一是2020年12月30日市医保局组织开展一次性腹腔穿刺器、一次性血糖试纸两类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价格谈判,平均降价幅度为67.42%;
二是3月1日起执行的省第四轮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采购谈判,包括了吻合器、缝合器、胶片等品种;
三是3月19日,市医保局组织三家企业整体带量品种降低价格谈判,平均降幅分别为25%、30%、30%,涉及品种有普通外科类、骨科类、体外循环和心胸外科类、普通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类产品等;
四是5-6月,振德等11家企业降低了普耗、检验试剂等28个产品供应价格,平均降幅34.18%。
(二)血管介入类、骨科类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监测指数小幅下降。
一是从今年4月1日起执行的3家企业医用耗材整体带量降低价格谈判延续采购品种中,涉及了一部分骨科类产品;
二是2021年1月1日,国家集采冠脉支架中选的10个品种460个规格产品开始执行;
三是在去年底,省医保局对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支架等第一、二轮高值医用材料带量品种实行延续采购,反映在今年二季度血管介入类、骨科类医用耗材价格监测指数呈小幅下降趋势,医用耗材价格监测指数环比分别下降了1.26%、0.2%,同比分别下降了3.66%、0.9%。
(三)电生理类、非血管介入类、起搏器类、眼科类等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监测指数保持稳定。
数据显示,二季度电生理类、非血管介入类、起搏器类、眼科类等医用耗材临床使用量相对稳定,虽然单品种价格出现一定下降,但对于价格监测指数的影响较为平和,反映在电生理类、非血管介入类、起搏器类、眼科类二季度医用耗材价格监测指数环比分别下降了0.1%、0.02%、0%和0%;同比下降0.61%、1.39%、0.77%和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