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北京泰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欢迎来到泰茂医疗器械招标网

当前位置: 行业动态> 政策文件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 印发《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12/28 信息来源:查看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卫生健康委,航空港区教文卫体局,南阳中医药管理局,省直各医疗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12月23日 

 

 
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健康中原 2030”规划纲要》《河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时期我省护理事业进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全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年)》,护理事业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截至2020年底,全省注册护士总数为304333人,较2015年增幅达48.20%。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增加到3.06人,全省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提高到1:1.10,临床护理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医护比逐步趋于合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达71.58%,护士队伍学历素质进一步提高。

——护理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全省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通过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中医护理特色更加突出,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护理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通过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护理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拓展,覆盖医疗机构、社区和居家以及全人群,护士为人民群众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更加多样化。建立并有效落实“以护理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规范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和专业护士培训,专科护理水平持续提升。

——护理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全面实行护士电子化注册,护士执业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医疗机构逐步建立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实施基于护理岗位的护士人力配置、培训、考核等,逐步实现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我省护理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护理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护理服务内涵领域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护理学科建设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还不相适应。

(二)“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健康中原建设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护理事业需要紧紧围绕人民健康需求,构建全面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

一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新任务。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更加迫切。加快发展老年护理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明确要求。

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护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护理领域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的护理服务需求与供给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护理服务内涵领域需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护理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从护理体系、服务、技术、管理、人才等多维度统筹推动。

三是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事业创造了新条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服务深度融合,为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创新,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引领护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丰富护理服务内涵与外延,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护理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护理工作服务于人民健康,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护理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完善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优质高效护理服务体系。

2.坚持高质量发展。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核心任务,加快构建新形势下有利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资源配置效率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护理服务模式创新,实现护理高质量发展。

3.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护理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补齐护理领域短板弱项,增加妇儿、老年、康复、中医等领域护理服务供给,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提高护理服务的可及性。

4.坚持改革创新发展。顺应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护理领域人民群众新期待,把握护理工作特点,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着力推动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加大护理领域改革创新力度,破除制约护理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护理发展动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我省护理事业发展达到以下目标:

全省护士总数达到42.3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3人,护士队伍数量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责任制整体护理有效落实,护理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和社会需求。护理内涵外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老年、中医、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供给显著增加。护理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调动护士队伍积极性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

专栏1 “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2020年

2025年

性质

1.注册护士总数(人)

30.43万

42.3万

预期性

2.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3.06

4.3

预期性

3.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比

乡镇卫生院医护比

1:1.10

/

/

1:1.20

1:1.20

1:1.10

预期性

4.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0.82:1

0.63:1

 

 

0.85:1

0.65:1

 

 

约束性

5.二级综合医院、部分二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0.71:1

0.51:1

 

 

0.75:1

0.55:1

 

 

约束性

6.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工作的护士数(人)

5.55万

6.66万

预期性

7.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总量的比例(%)

/

≥95

预期性

8.护理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比例(%)

/

≥90

预期性

9.新入职护士参加培训比例(%)

/

≥90

预期性

10.相关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参加培训比例(%)

/

≥90

预期性

备注:相关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包括:老年护理、儿科护理、重症监护、传染病护理、急诊急救、康复护理、中医护理、助产士专业护士。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护理资源布局,完善护理服务体系

1.优化护理资源布局。结合人口结构变化、疾病谱特点及群众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体系。切实发挥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综合实力强、护理学科水平高的三级医院,通过组建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等形式,健全完善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定位明确、分工协作的护理服务体系。不同医疗机构结合功能定位按需分类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主要提供疑难、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加强护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级医院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护理;护理院、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等主要提供老年护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

2.增加护理服务供给。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盘活资源,将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护理中心等。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的床位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家庭病床、居家护理服务,有效扩大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等服务供给。

(二)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升护理服务能力

3.持续增加护士数量。合理增加护士队伍数量,特别是从事老年护理、儿科护理、中医护理、社区护理、传染病护理和安宁疗护工作的护士以及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护士数量。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岗位的护士数量,兼顾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下临床护理紧急需求的人力储备。

4.完善护士培训机制。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考核制度。加强临床护士“三基三严”培训、新入职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结合群众护理需求和护理学科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儿科、传染病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的培训。科学合理安排护士培训,减少重复性、负担性安排,缓解护士工学矛盾。

专栏2  护士服务能力培训行动

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按照《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加强对医疗机构特别是二级医院、护理院(站)、护理中心以及基层医疗机构中正在或准备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开展培训。预计到2025年,辖区内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参加培训比例不低于90%。

其他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培训。结合我省实际,依托省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在全省范围内规范开展重点对儿科护理、重症监护、传染病护理、康复护理、急诊急救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开展岗位培训,提升护理专科技术水平。预计到2025年,上述专业护士参加培训比例均不低于90%。

新入职护士培训。参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加强对医疗机构新进入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开展培训,提升独立、规范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预计到2025年,所有三级综合医院健全新入职护士培训机制,参加培训人员比例不低于95%。二级及以上医院结合实际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参加培训人员比例不低于90%。

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加强从事护理管理工作的人员岗位培训,有针对性地分别对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人员、病区的护理管理人员开展岗位培训,提升护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适应现代医院管理要求。预计到2025年,全省护理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比例不低于90%。

5.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严格落实《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关心关爱医护人员,在护士执业环境、薪酬待遇、培养培训、专业发展等方面创造好的条件。确保护士享受与其他医务人员同等的职称晋升、教育培训待遇。改善护理工作条件,医疗机构为护士提供必要的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士在职业环境中可能受到的危害,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

6.调动护士积极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按照要求在护士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护士统筹考虑,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健全完善护士队伍激励机制,实施科学的护士评聘考核和绩效考核,强化临床导向,引导护士立足护理岗位,深耕临床护理实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绩效考核结果与护士岗位聘用、绩效分配、奖励评优等挂钩,向临床一线护士和基层护士倾斜,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

(三)持续深化优质护理,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

7.持续深化优质护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行动”,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由住院部扩大到门(急)诊、血液净化中心(室)、手术(部)室、导管室等非住院部门。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夯实基础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人文关怀,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扩面提质,有效提升患者获得感。

8.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群众实际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护理服务。统筹区域护理资源,合理引导医疗机构增加护理服务供给,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将机构内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为出院患者、生命终末期患者或行动不便、高龄体弱、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健康教育活动,指导民众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提供营养、保健、康复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全面助力健康中原建设。

9.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以满足重大疾病、重点人群的临床护理需求为导向,运用PDCA、品管圈、6S管理、根因分析等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护理学术平台,构建基于循证基础和临床需求的护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以学科建设带动护理人才培养和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切实提高地区间、机构间护理同质化水平。有条件的医院探索设立专科护理门诊。鼓励三级甲等医院,特别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加大护理科研投入,探索建立护理科研管理组织,培养一批护理科研骨干。

(四)补齐护理短板弱项,提高护理服务可及性

10.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结合实际加快落实国家关于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根据我省老年人群的规模数量、疾病特点、医疗护理需求等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机构和床位数量。加强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建设,开展老年护理专业化适宜技术培训,提升老年护理专业技术水平。

专栏3  河南省老年医疗护理提升行动

增加老年医疗护理资源。落实河南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要求,引导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护理站、护理中心等,增加护理院(站)和护理中心的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和增加提供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床位。“十四五”期间,各地提供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机构和床位数量显著增加,逐步满足辖区内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

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确定部分地市按照国家印发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重点在完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创新多元化服务模式,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开展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健全价格支付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试点经验向全省推广,以点带面,带动全省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快速发展。

提升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十四五”期间,将老年护理专业护士作为紧缺护理人才加快培养培训,按照《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大纲(试行)》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培训体系,提升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同时,按照《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试行)》,对拟从事或者正在从事医疗护理员工作的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为老年患者提供生活照护的从业技能。

推动老年居家医疗护理发展。推动各地按照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要求,扩大老年居家医疗护理供给。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和延伸护理服务,将机构内医疗护理服务拓展到社区和居家。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探索设置日间护理中心、“呼叫中心”或家庭病床,为老年人提供日间护理和上门护理服务。鼓励发展社区嵌入式老年护理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专业、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

11.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护理专科联盟、专家联合团队等,切实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通过下沉或输出管理、培训、技术等方式,帮助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加快基层护士队伍建设,增加基层护士人力配置,进一步扩大基层优质护理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护士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基层护士解决基层患者健康问题的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基层护理服务需要。

12.加快发展安宁疗护。按照《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群众迫切需求,着力增加安宁疗护中心和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数量。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护理院内设安宁疗护床位,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满足老年肿瘤晚期等患者的需求。加快培养培训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专业人员,切实提高生命终末期患者的安宁疗护质量。

(五)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助推智慧护理发展

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结合发展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等要求,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覆盖面,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减轻护士工作负荷,让信息真正为护士服务、为质量服务、为患者服务。建立省级护理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我省护理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

(六)推动中医护理协同发展

积极开展中医护理特色服务,持续优化中医护理常规、方案、技术操作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加强中医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推进中西医护理深度融合,促进优势互补。加强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基层中医护理人才、专科护士培养,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拓展中医护理服务,延伸护理领域,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中医护理服务。加强中医护理理论内涵、科学基础以及临床实践评价研究,提升中医护理科研水平,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七)加强护理交流与合作

深入开展与国内外地区间护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护理管理、制度政策、人才培养、护理技术等方面加大交流合作的力度。充分借鉴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健全完善护理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推进护理事业发展是建设健康中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十四五”时期推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护理工作,积极出台推动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加强评价考核,认真贯彻落实。

(二)加强监测评估,务求工作实效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科学统筹,创新方法,确保各项任务和目标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省卫生健康委将开展省护理事业发展中、终期评估工作,对创新典型经验予以交流推广,实现整体提升。

(三)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平台等多种媒介,做好相关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大力宣传优秀护士典型,全面反映新时代护理改革发展和护士队伍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理解、支持护理事业的浓厚氛围。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40722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3)第00464号网络备案:京ICP备1203912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750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9号汇智大厦B座7层 www.ylqxzb.com ©2017-2025 泰茂股份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