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行为,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和县医保局抽调9人次分2组对辖区内部分开展住院业务的医疗机构进行夜间突击检查,重点针对“挂床住院”“虚假住院”等违规乱象进行多维度核查,共检查医疗机构5家,现场核查241名病人,以高压态势筑牢医保基金监管防线。
聚焦住院管理,严查床位异常波动。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于晚间19:00统一直奔住院病区,通过“三查三核”锁定违规线索:一是严查在床情况,对照住院清单逐一核对患者身份信息,重点排查“名在人不在”“突击办理出入院”等异常行为;二是细查监控记录,调取当日病区进出人员视频,比对单日出入院人数与医保系统数据是否一致;三是深查病历文书,结合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与患者实际治疗进度,追溯是否存在伪造诊疗痕迹问题。
强化流程监管,构建全链条核查体系。针对输液治疗过程真实性,检查组实施“全链条穿透式”核查:一是现场清点病房内输液状态,分类统计“在输”“待输”“空瓶”数量,开展“医嘱-执行-收费”三单比对,确保诊疗行为真实规范;二是突击检查配药室药品管理情况,重点查看柜内是否存在未拆封积存药品、过期药品或与当日医嘱不符的药品。
严把设备合规关,杜绝超范围使用乱象。在设备监管方面,检查组对康复科、中医科等重点科室开展“设备档案双查验”:一查设备实物,核验上传医保的超声治疗仪、红外线理疗仪等设备是否真实存在且与注册信息一致;二验维护档案,确保设备处于有效检定周期内。抽查2台设备的维护记录及检定报告,均未发现设备超出有效期违规使用情况。
下一步和县医保局将推行“科技+制度”双轮驱动监管模式:一方面运用“智能巡查系统”常态化巡查挂床住院行为,结合大数据分析住院人次、药品耗材使用等指标,智能预警异常数据;另一方面建立“医保信用黑名单”制度,对屡查屡犯的医疗机构实施联合惩戒,并通过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切实守护好医保基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