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43年,手术医疗器械是其起家产品,至今已有70余年的生产历史。1997年,新华医疗又与德国蛇牌国际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专业从事手术医疗器械生产销售的新华手术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手术器械”),引进国际先进的手术器械生产工艺和装备,建成了年产500万件手术器械的一流生产线。
与我国手术器械产业相伴成长
作为国内综合性手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之一,新华手术器械的生产规模目前居国内前列,拥有1.2万余个品种规格,涵盖神经外科、胸腔心血管外科、骨科、普外科、耳鼻喉科、妇科等几乎全部临床科目。其中,神经外科、显微外科、骨科、眼科医疗器械及基础医疗器械等都具有独特优势。公司产品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第一类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欧美、中东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年里,新华手术医疗器械始终与我国手术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相伴成长。从创立至今,新华医疗手术器械研发与工艺创新已硕果累累,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共同开发的手外科专用手术器械包,助力完成国内第一例拇指再植手术;率先建立了手术镊冷辊锻工艺,并将技术推广至全国;与第三军医大学联合研制的血管吻合器,获得发明专利;与广州珠江医院联合研制的管腔环接器械,获得发明专利,成功用于肾移植端侧吻合手术。
21世纪初,该公司继续加大技术投入,贴合临床一线需求,先后完成新型开口器、弧形悬杆式床樑软轴固定器、超硬膜椎板咬骨钳等数十项专利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无电镀亚光及超硬膜镀层手术器械、无电镀深部神经外科显微器械、心脏外科器械、高端骨科器械、钛合金器械等产品。产品制造工艺、质量控制水平和品种规格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表面处理工艺和质量、耐腐蚀、防锈能力等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第五代高新高精超耐器械问世
近年来,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进步,临床对手术器械的要求向精细化、微创化、专业化、耐蚀耐断裂能力更强等方面发展。顺应这一需求,2017年,新华手术器械采用高新工艺技术自主研发出高新高精超耐手术器械系列产品,这是该公司第五代手术器械,解决了传统工艺加工中的诸多难题,使产品精度、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更高,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
高质量的产品常常以高成本为代价。我国传统手术器械大多是采用锻造制坯、机加工、钳工、表面磨削处理等一系列复杂工序,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精度较低,器械生锈、断裂问题较为突出。而以德国产品为代表的国外手术器械,虽然主要加工工艺与国内基本相同,但原材料、数控机加工、质量意识及管理水平等均优于国内。
通过大量研发投入与创新,新华手术器械掌握了高新高精超耐系列产品核心生产工艺技术,采用新材料、先进成型制造工艺和技术及全新专利结构,摒弃了诸多繁杂的工序加工,节约了人工成本,生产过程更环保,促使该系列产品以全新结构、材料、生产制造工艺和超高的性价比面向市场。
自主创新铸造民族品牌
高新高精超耐系列产品在多个方面具有创新性。
生锈往往是决定手术器械寿命的一大原因,而高新高精超耐系列产品采用超强耐蚀进口纳米材料,实验数据表明,其防锈能力超过进口品牌,在生理盐水、含氯消毒剂及碘伏中的耐蚀性能较普通国产器械提高了5~10倍,大大降低了生锈风险,提高了器械的寿命。
是否便于清洗消毒是事关手术器械能否重复使用的重要因素,传统手术器械鳃部受结构设计限制,易藏污纳垢,不易清洗,由此带来灭菌不彻底的风险。高新高精超耐系列鳃部采用创新专利结构,便于清洗且清洗彻底,大大降低了感染风险。
传统手术器械加工工艺,可能会因为机加工粗糙或毛刺清除不彻底,在手术中造成组织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造成手术失败。高新高精超耐系列产品具有零毛刺、零损伤特点,大大降低了损伤组织的风险。
手术中最忌讳的是器械使用中断裂或破损,这不仅会造成手术风险,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高新高精超耐系列产品工艺缺陷少,降低了产品断裂风险。
另外,传统镀层产品在应用中存在反光及镀层脱落的风险,对医生与病人造成不便及危害。高新高精超耐系列产品采用全新柔光无镀层表面,既耐磨又易清洗,杜绝了以上风险。
传统手术器械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同一种规格产品外形尺寸相差较大的现象,也会对手术质量产生一些影响。高新高精超耐系列产品工艺精细化程度高,批量生产的产品尺寸与形状高度一致,可确保产品设计功能的实现。
目前,高新高精超耐系列手术器械已在全国300余家医院进行推广应用,反馈良好。对于医院供应室来说,采用新产品既解决了生锈问题,又减轻了清洗工作量;对临床专家而言,新产品以精美的外观品相、舒适的弹性手感、精准的功能实现,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新华手术器械推出国产自主研发的高新高精超耐系列手术器械,为振兴民族医疗器械产业,提升国产手术器械的国际地位,让人们认可中国创造,夯实中国创新的国际地位,正在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