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湖北省宜昌市在推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过程中,主动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大趋势,引入专业社会力量,搭建起“系统+服务”于一体的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形成了“全程服务人性化、转诊过程智能化、政策管理规范化、服务平台社会化、患者利益最大化”的分级诊疗新体系。
湖北省宜昌市借助“互联网+”多措并举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新体系
一、借助“互联网+”,搭建分级诊疗智能平台
(一)连通“信息孤岛”。将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同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医疗资源、信息、服务的互联互通,提升医疗协同服务效率。开辟了预约挂号、转诊导诊、电子签约、咨询、随访、慢病管理等多项互联网服务功能,患者可以通过电子签约与医生建立长期稳固关系,通过APP、微信、网站、电话等多种方式享受就医服务。
(二)打通“平台对接”。通过将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与医保管理平台的无缝对接,保证患者提出的转诊申请信息可实时推送给医保管理平台,经审核通过后第一时间反馈到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促进转诊过程智能化、高效化、便民化。群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意愿显著增强,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畅通“转诊服务”。引入社会专业团队,构建转诊“绿色服务通道”,为转诊患者提供转诊落地服务,解决跨地区跨机构就医服务断层问题。患者可以通过转诊平台,预约本地区上级医院乃至全国其他医院专家,由当地落地服务团队提供全程跟踪服务,让患者就诊更加便捷。
二、强化政策引导,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
(一)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依据、技术标准和工作流程。按照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制定324个病种转诊目录标准,并指导各县市区编制地方转诊目录,规范双向转诊工作,最大程度发挥了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协同诊疗服务作用。
(二)发挥医保调控作用。按照“四提高、三下调、一减免”思路,出台推进分级诊疗实施的医保补偿政策。“四提高”即提高乡镇卫生院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县域内就诊报销比例,提高省级医院住院起付线标准,提高按规定转诊的住院补偿比例;“三下调”即将不按规定实行基层首诊的住院费用补偿比例下调20%,将不按规定或未达到转诊标准到县外就诊的住院费用补偿比例下调40%,适当下调省级医院住院补偿比例;“一减免”就是,减免下转病人及县内同级医院转诊报销起付线。
(三)创新医保支付方式。大力推进门诊统筹、总额预付制、按床日付费、单病种(分组)定额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降低了群众就医负担,提高了基金使用效率,确保了基金安全。全市确定不低于150个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最高的县级公立医院单病种(分组)定额付费的病种达到了390种。
三、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分级诊疗保障支撑
(一)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范围扩展至所有县市,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实现形式,落实公立医院人事管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运营管理等自主权;改革补偿机制,对实行综合改革的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同时,严格落实政府投入补偿责任;逐步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筑牢了县级医院在分级诊疗的中枢地位。
(二)加速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深入开展“四化”(建设标准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行信息化)乡镇卫生院、“五化”(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村级卫生室创建活动。目前全市所有村卫生室实现公有化,全面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得到普遍改善,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筑牢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特别是基层首诊的基层基础工作。
(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卫生人才提升工程”,市财政按照每人每年1万元的补贴标准,开展乡村医生免费定向委托培养工作,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的目标,有效解决了乡村医生后继乏人的问题。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本地医学院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筑牢了人才在推动分级诊疗持久发挥关键作用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