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8日,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周末,对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来说,却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提前数日,制度的完善,预案的培训,患者的宣教,工作的部署就已经全部到位。
我们拿着院领导提前下发的,工作时间精细到每一分钟的工作安排表格,按部就班地完成着各自的工作,对账,中途结算,停医嘱。
4月7日23点,整个医院寂静平安,唯有急诊熙熙攘攘,人流不断。就在大家期盼医改系统顺利切换的最后时刻,抢救室却送入一名猝死患者。
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一系列抢救措施有条不紊进行的同时,分诊护士为患者办理了挂号入院手续。但未来得及收费,却已经到了23点半,眼看系统即将切换,为了保证医改顺利进行,患者费用不出差错,抢救室护士当机立断,与抢救医生共同为患者借药进行抢救,同时为患者办理了结算手续。
此时抢救室内满满六名重病患者,分诊台又接到急救车送入的九十岁高龄危重病人,为了不影响信息系统切换的运作,分诊台护士向家属耐心地解释了医改的内容和大致的工作安排,医生则迅速为患者做了心电图等必备的检查和诊疗,并及时的送入了抢救室,借药救治。
4月8日0:17,系统切换完成,并已稳定,我们指导患者家属挂号,缴纳医事服务费,办理留观等入院手续,这名老人成为了我们回龙观院区医改后的第一位患者。
一系列的检查完善之后,家属兴奋地找到护士问:“费用没收错吧,我们做了CT,怎么那么便宜?”护士拿出了最新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表,耐心解释了什么叫做医事服务费,哪些检查项目降价,哪些服务涨价之后,周围的几位患者家属都表现得比医务人员更加激动和兴奋,连连称赞医改的利国利民。
看到从零点起,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信息中心和各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在诊区内巡视,众多患者和家属看到了医务工作者的努力,看到了政府对医改的决心。
急诊不眠夜,急诊护士不仅能迅速地抢救,也能耐心细致地解释安慰,不顾辛苦,用自己的服务诠释着医改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