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月12日),国家教育部教技司对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进行了公示,根据初评、现场考察和综合评议的成绩,经研究,生命领域156个参评实验室中,细胞增殖与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等26个实验室评估结果为优秀;抗炎免疫药物(安徽医科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等116个实验室评估结果为良好;其余实验室未通过定期评估,现将评估结果予以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为2016年12月12日至2016年12月18日。
以下为医疗健康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名单:
一、优秀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按学校名称拼音排序)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依托单位 |
1 |
细胞增殖与分化 |
北京大学 |
2 |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 |
重庆医科大学 |
3 |
航空航天医学 |
第四军医大学 |
4 |
分子表观遗传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5 |
心血管药物研究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6 |
器官移植 |
华中科技大学 |
7 |
生物医学光子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8 |
生物信息学 |
清华大学 |
9 |
细胞分化与凋亡 |
上海交通大学 |
10 |
遗传发育与精神神经疾病 |
上海交通大学 |
11 |
中药标准化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2 |
神经变性病 |
首都医科大学 |
13 |
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 |
首都医科大学 |
14 |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 |
四川大学 |
15 |
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 |
四川大学 |
16 |
方剂学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17 |
心律失常 |
同济大学 |
18 |
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 |
西安交通大学 |
19 |
热带病防治研究 |
中山大学 |
二、良好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按学校名称拼音排序)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依托单位 |
1 |
抗炎免疫药物 |
安徽医科大学 |
2 |
皮肤病学 |
安徽医科大学 |
3 |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 |
北京大学 |
4 |
分子心血管学 |
北京大学 |
5 |
慢性肾脏病防治 |
北京大学 |
6 |
神经科学 |
北京大学 |
7 |
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8 |
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9 |
中医内科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10 |
中药材标准化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11 |
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 |
重庆大学 |
12 |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 |
重庆医科大学 |
13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重庆医科大学 |
14 |
分子神经生物学 |
第二军医大学 |
15 |
电磁辐射医学防护 |
第三军医大学 |
16 |
神经信息 |
电子科技大学 |
17 |
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 |
东南大学 |
18 |
环境医学工程 |
东南大学 |
19 |
代谢分子医学 |
复旦大学 |
20 |
现代人类学 |
复旦大学 |
21 |
医学分子病毒学 |
复旦大学 |
22 |
智能化递药 |
复旦大学 |
23 |
癌变与侵袭原理 |
复旦大学、中南大学 |
24 |
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 |
广西医科大学 |
25 |
神经致病基因和离子通道病 |
广州医学院 |
26 |
岭南中药资源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27 |
心肌缺血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8 |
神经与血管生物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29 |
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30 |
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 |
湖北中医学院 |
31 |
脑功能基因组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32 |
分子生物物理 |
华中科技大学 |
33 |
环境与健康 |
华中科技大学 |
34 |
神经系统重大疾病 |
华中科技大学 |
35 |
病理生物学 |
吉林大学 |
36 |
分子酶学工程 |
吉林大学 |
37 |
人兽共患病研究 |
吉林大学 |
38 |
器官衰竭防治 |
南方医科大学 |
39 |
现代毒理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40 |
分子微生物学与技术 |
南开大学 |
41 |
蒙医药研发工程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42 |
生育力保持 |
宁夏医科大学 |
43 |
高原医学 |
青海大学 |
44 |
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 |
山东大学 |
45 |
中医药经典理论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46 |
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 |
山西大学 |
47 |
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48 |
系统生物医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49 |
肝肾疾病病证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50 |
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 |
沈阳药科大学 |
51 |
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 |
石河子大学 |
52 |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 |
首都医科大学 |
53 |
耳鼻咽喉头颈科学 |
首都医科大学 |
54 |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 |
四川大学 |
55 |
免疫微环境与疾病 |
天津医科大学 |
56 |
乳腺癌防治 |
天津医科大学 |
57 |
检验医学 |
温州医科大学 |
58 |
口腔生物医学 |
武汉大学 |
59 |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 |
西安交通大学 |
60 |
新疆维吾尔族高发疾病研究 |
新疆医科大学 |
61 |
民族药资源化学 |
云南民族大学 |
62 |
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 |
浙江大学 |
63 |
生物医学工程 |
浙江大学 |
64 |
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 |
中国药科大学 |
65 |
医学细胞生物学 |
中国医科大学 |
66 |
基因工程 |
中山大学 |
来源:医谷